500万判决炸翻乳业圈!伊利蒙牛二十年狗血暗战仍在继续但双方的差距却慢慢的变大设计
hth娱乐平台:
从包装“撞脸”对簿公堂,到恶意诋毁的“谣言战”,再到奥运赞助明争暗斗……伊利、蒙牛两业巨头鏖战二十余年,恩怨纠葛从未停歇。最近,一起500万元赔偿的判决更像是火上浇油,再次将这对“奶业双雄”的暗战推向台前。
表面看是500万的不正当竞争官司,背后却折射出双方在市场地位、战略选择和经营业绩上的巨大反差。谁在攻、谁在守?谁又在悄然拉开差距?
这场引爆行业的官司源于两款牛奶产品包装的“撞脸”。其中,一款是伊利旗下高端有机奶品牌“金典”纯牛奶,另一款是蒙牛推出多年的“精选牧场”纯牛奶。两者包装主色调同为绿色和白色,盒身有牧场和奶牛图案,连商标与“纯牛奶”字样的排版位置都极其相似。
去年5月,伊利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蒙牛告上法庭,认为蒙牛“精选牧场”在包装装潢上高度近似伊利“金典”,容易让我们消费者混淆误认,涉嫌“傍名牌”。蒙牛则辩称,绿色、牧场、奶牛等都是常见元素,“精选牧场”品牌经营已超十年,包装一直沿用自有设计,并非抄袭。但细节上,蒙牛在新品包装正面几乎看不到醒目的蒙牛Logo,只在边角以小字标注企业名,品牌辨识度被有意弱化。
今年10月,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该不正当竞争纠纷作出终审判决(案号(2025)苏民终519号),驳回蒙牛上诉、维持原判。法院认定蒙牛“精选牧场”纯牛奶包装与伊利“金典”高度近似,构成不正当竞争,责令蒙牛立马停止使用涉案近似包装,并赔偿伊利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500万元。
据悉,一审时伊利还要求蒙牛在《中国知识产权报》《法制日报》等媒体刊登声明消除不良影响。
二审判决书披露了一份第三方公证调查:82.6%的受访者觉得两款包装“长得像”,因为整体视觉效果和配色太接近;更有83.9%的受访者误以为这两款牛奶存在某种关联。不少消费者买了“精选牧场”才发现搞错,以为买的是伊利金典。法院据此认定蒙牛有关行为足以导致相关公众混淆误认。在判决书中,法官提炼了几点关键信息。
首先,比较商品包装是否近似,应关注发挥识别作用的主要部分及整体视觉效果,而非逐一比对包装各个细节。“金典”与“精选牧场”在主色调和版面布局上如出一辙,被认定整体近似。
其次,考虑到伊利“金典”品牌知名度高、蒙牛新品包装相似度极高,且牛奶售卖场景中货架陈列易使消费者眼花缭乱,再结合平台上消费者实际买错的反馈证据,足以认定蒙牛此举容易导致公众混淆。
虽然蒙牛辩称“精选牧场”也用了一些自家原有元素(商标、奶牛图等),但法院查明其图案排列和整体风格与伊利在先设计差异显著,并非对自身旧设计的延续,而有有意攀附伊利包装之嫌。
2012年,伊利推出面向儿童的营养奶“QQ星”风靡市场;2015年,蒙牛也上线了针对儿童的牛奶饮品“未来星”,与QQ星针锋相对。结果两家公司很快对簿公堂——伊利指控蒙牛“未来星”在产品包装装潢上过度借鉴QQ星,构成不正当竞争。
彼时,北京海淀区法院一审支持了伊利的诉求,判决蒙牛不再使用涉案包装,并赔偿经济损失和合理开支共计200多万元。这是伊利第一次在包装侵权领域拿下胜诉,也让“未来星”这一新品刚出道便背上侵权污点。蒙牛方面虽不情愿,但也只能调整相关这类的产品包装。
无独有偶,2023年伊利又将矛头指向了蒙牛子公司现代牧业生产的纯牛奶产品,认为其包装装潢与伊利某款产品过于近似,再度涉嫌不正当竞争。
据披露,一审开庭后,蒙牛方面选择了息事宁人:迅速更改了现代牧业纯牛奶的包装设计,并向伊利支付了98万元“和解费”,案件以和解撤诉方式了结。尽管蒙牛未明言承认过错,但用行动作出了让步。显然,在包装设计上“撞脸”友商这件事,蒙牛已经不是第一次“遭遇”。
更早之前,双方还爆发过商标领域的攻防。2010年前后,伊利旗下有款经典冰淇淋品牌名为“巧乐兹”,蒙牛则悄悄申请注册了一个读音相近的冰品商标“巧脆兹”。两字之差,却足以让人混淆。伊利得知后立刻提出商标异议。最终国家商标局认定两标近似,驳回了蒙牛的“巧脆兹”注册申请,保护了伊利品牌权益。这一幕也被业内解读为蒙牛试图“蹭热度”的典型案例。
包装、装潢、商标……多年来,伊利和蒙牛在这些看不见硝烟的角落里互不相让。一次包装官司胜负或许金额有限,但在消费的人心智与市场定位上的较量,却无比深远。
伊利与蒙牛的竞争远不止明面上的产品和渠道,背后还有诸多暗战,其中尤以公关战和营销战最具“火药味”。早年间,两家公司就多次卷入恶意诋毁对手的舆论风波,被称为乳业版的“谣言战”。
先说2010年的轰动事件。当年10月,有关某品牌婴幼儿奶粉导致女婴性早熟的传闻在网络疯传,一度将国内乳业信用推向风口浪尖。伊利随即向警方报案,称自家产品疑遭竞品恶意攻击。
彼时,据警方公布细节,蒙牛方面花费约28万元,通过所谓“网络写手”在上百家论坛发帖炒作,假扮家长编造伊利产品含有害成分DHA等谣言,引发消费者恐慌。最终蒙牛涉事员工安某及数名公关公司人员被捕,事件曝光后舆论哗然。蒙牛公司也被推上信用危机的漩涡,不得不火速发表相关声明,对伊利及消费者致歉,并强调这是员工个人行为、与公司无关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警方公布结果的同一天,蒙牛还抛出一桩旧闻为自己辩解:声称2003-2004年伊利也曾出资约592万元,雇佣名为“未晚”的公关公司在全国范围炮制和散播蒙牛的负面新闻,上百篇攻击文章充斥报端,有关人员甚至被公安拘捕。
这起被称作“未晚事件”的公关黑料,直到蒙牛官方披露后才为公众所知。虽然伊利未对“未晚事件”作出正面回应,但种种迹象说明,两企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结下梁子。
又过了几年,2015年双方几乎重演了一次类似的戏码。当时蒙牛旗下儿童奶“未来星”指责伊利“QQ星”侵犯其知识产权闹上公堂,结果警方介入调查后却发现另有隐情——原来所谓“侵权”风波其实就是有人蓄意抹黑伊利的商业诋毁案,最后蒙牛“未来星”品牌经理被追究了刑事责任。
其中最引人关注的,当属围绕体育赛事赞助和营销资源的明暗较量。008年北京奥运,伊利成为官方乳制品赞助商,尝到巨大流量红利。从此,伊利几乎逢奥运必到,连续参与了伦敦奥运、里约奥运、平昌冬奥等重大赛事的赞助合作。
蒙牛也不甘示弱,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豪掷5000万美元拿下全球官方赞助权,还请来球王梅西代言,为品牌赢得国际关注。可以说,在体育营销的“赛场”上,伊利蒙牛早已斗得火热。
真正把这场“赛场之争”推向白热化的,是2019年的一次奥运营销冲突。当时北京2022冬奥会的国内乳制品合作伙伴招标中,伊利胜出成为官方唯一乳制品赞助商;然而仅过数月,蒙牛竟转身联手可口可乐,与国际奥委会签下顶级赞助协议,成为奥运会全球联合合作伙伴。
这一出“曲线救国”让伊利大为恼火。2019年6月20日,伊利罕见地在官微发布强硬声明,直接指责蒙牛母公司中粮集团和蒙牛此举“有违奥运原则和市场秩序”,并威胁“不排除终止奥运合作、通过法律手段维权”。言辞之激烈,令业界哗然。
这份声明发布后不久即被删除,蒙牛和可口可乐方面则保持沉默。最终结果是:伊利继续作为北京冬奥会的中国区赞助商,蒙牛则凭借国际奥委会的全球计划分享了奥运荣耀。
虽然双方各自达成目的,但这一事件揭开了两大巨头在奥运营销资源上明争暗斗的一角,也为后来几年的“体育大战”埋下伏笔。
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,伊利和蒙牛的冲突再次升级,而且剧情跌宕。蒙牛早早锁定世界杯官方赞助商席位,抢占先机;伊利则另辟蹊径,签约多支国家队和球星进行“伏击营销”。岂料赛事开幕前,伊利高调宣布与巴西国家足球队“正式签约”,在官微发布《伊利携手五星巴西,为热爱上场!》的文章。
谁料几天后巴西足协官网火速澄清:“从未与中国乳品公司伊利达成赞助协议,也未授权其使用巴西队名义。该亚洲品牌不当使用巴西队标志,我们将采取法律措施制止滥用。”
言下之意,巴西队在中国区早有别家乳企赞助——各方心照不宣,那就是蒙牛。伊利方面的宣传文章很快被投诉下架。这起“乌龙事件”让伊利颜面无光,一时间媒体戏称其为“白欢喜一场”。
不过,伊利并未气馁,继续投入重金绑定热门球队和球星:先后牵手葡萄牙队、阿根廷队,签下梅西、C罗等巨星代言,打造出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宣传。某一些程度上,伊利靠曲线策略在世界杯营销上仍然刷足了存在感。
然而,更大的乌龙还在后头。2024年巴黎奥运会,由于蒙牛在2019年拿下了未来三届奥运的TOP赞助资格,伊利虽无官方身份但依然倾尽全力搞“伏击”。他们签约了大批中国奥运选手作为代言,在赛场内外疯狂刷屏。
但就在奥运乒乓球女单决赛尚未结束时,北京三里屯的一块大屏幕上却提前出现了伊利制作的庆祝海报——“祝贺孙颖莎大满贯夺冠”“郑钦文摘银创造历史”等字样赫然入目。谁知最终比赛结果是陈梦击败孙颖莎夺冠,网球项目中郑钦文更是一举拿下金牌!伊利这一“提前开香槟”的操作瞬间引爆舆论,被网友疯狂吐槽:“奶还没赢就急着当奶妈,结果变毒奶”,直呼伊利这回“疯了”。
面对汹涌的批评,伊利连夜发布致歉声明,解释称因为想第一时间与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喜悦,提前测试大屏投放,不料物料不慎露出。第二天伊利再发长文道歉,承认提前曝光庆祝广告是不当之举,今后将谨慎行事。可即便两度致歉,这波“奥运乌龙”还是令伊利形象受损。
对两大巨头来说,体育营销早已成为主战场之一,但如何拿捏火候、避免适得其反,也是门学问。毕竟,砸钱抢赞助只是手段,终究是要转化为品牌美誉度和市场销售,否则再大的声量也是空响炮。
包装官司也好,营销暗战也罢,归根结底商业竞争要在业绩上见真章。现实是,伊利和蒙牛,这对曾经势均力敌的老对手,如今经营表现逐渐呈现出分化局面。
最新财报显示,2025年上半年,伊利实现盈利收入619.33亿元,同比增长3.37%,归母净利润高达72亿元;同期,蒙牛营收415.67亿元,同比下滑6.95%,净利润仅20.46亿元,跌幅16.37%。
200亿的营收差距、3倍以上的盈利悬殊,让“乳业双雄”几乎不能“相提并论”。
更早一些的2024年全年业绩,差距则越来越明显:蒙牛营收886.75亿元,同比大跌10.1%,净利润暴跌97.8%至区区1.05亿元——等于几乎全年白干;反观伊利2024年营收1157.8亿元,同比虽略降8%,但扣除一次性商誉减值后净利润达到115.39亿元,同比增长12.2%(实际报表净利润84.64亿元)。
一家盈利百亿体量稳坐行业头把交椅,另一家增收不增利还陷入增收倒退、盈利腰斩的困境,“双雄”格局已发生显著变化。
业内观点认为,首当其冲,是产品结构与品类布局的差异造就了抗风险能力的高下。蒙牛多年来营收过度依赖常温液态奶,这一单一板块一度占其总营收的80%以上。然而,近两年受消费需求疲软、行业调整等影响,常温奶市场增长放缓甚至下滑。蒙牛的液态奶业务从高峰时期每年820多亿元的规模,缩水到2024年的730.7亿元,全年下滑近11%。
更重要的是,这块流失的收入空缺没有新的增长点来填补——蒙牛别的业务板块如冰淇淋、奶酪目前营收占比均不到一成。2024年蒙牛冰淇淋业务营收51.8亿元,同比下降13.7%;奶粉业务33.2亿元,下滑5.9%;奶酪及别的业务71.1亿元,仅小幅增长5.8%。换言之,昔日引以为傲的“液奶航母”失速了,却尚未找到新的“第二曲线”。
反观伊利的业务结构更均衡。以2024年为例,伊利液态奶营收750.03亿元,占总收入的比重降至约65%;与此同时,其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大放异彩,营收296.75亿元,同比增长7.53%,在集团占比提升至25%以上。伊利凭借“金领冠”等拳头奶粉品牌,已稳居国内婴配粉市场销量第一。此外,伊利的冷饮(冰淇淋和冰品)业务2024年收入87.21亿元,继续蝉联全国行业龙头,规模比蒙牛高出近35亿元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伊利这两年还在积极布局乳品以外的新赛道,如瓶装水、功能饮料、牛肉零食、宠物食品等领域。这些“非乳业务”虽然目前占比不大,但显示出管理层前瞻性的多元化思路。正是这种品类版图的扩张,让伊利在行业下行周期中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。
相较之下,蒙牛过于倚重单一品类,缺少能挑大梁的新增长极,一旦基本盘受挫,业绩波动便会被放大。
其次,渠道模式和营销投入的不同,影响了双方盈利能力和市场扩张节奏。伊利成立时间更早,在发展初期主要是依靠自建渠道,将销售网络深扎到各级市场。这种模式前期投入大、回报周期长,但一旦铺开,渠道掌控力强、经营成本相对低。
蒙牛崛起之初采取的是“经销商为王”的路线,在各地培育出一批实力丰沛雄厚的经销代理商来跑马圈地。这种模式在高速扩张期效率奇高,使蒙牛一举追上甚至一度超越了老对手。但其隐忧在于渠道掌控力稍弱,而且要持续以高额的费用投入来激励经销商。
据业内分析,由于蒙牛经销商层级较复杂,公司经常需要拿出一部分促销费用去补贴渠道商,这无形中拉低了净利润率。到了市场增速放缓时期,经销商日子不好过,蒙牛也受拖累。2024年不少蒙牛经销商反映库存高企、窜货严重,连春节旺季牛奶走量都不如从前。经销商拿货意愿降低进一步导致蒙牛销售下滑,形成负反馈。
伊利由潘刚掌舵已逾15年,管理团队稳定,战略上秉持稳健中求创新的思路:巩固液态奶基本盘,同时大胆开拓高端产品和新兴品类,并积极地推进国际化布局(如并购新西兰最企之一的恒天然洋骏、西欧的冰淇淋品牌等)。潘刚时期的伊利注重长线价值,通过内部激励和资源整合,不断夯实“稳健、多元”的增长模型。
蒙牛自创始人牛根生在2000年代末淡出后,经历了中粮集团入驻、职业经理人接棒等一系列管理更迭。尤其2016年引入的新任总裁卢敏放,是原达能高管,被寄望带领蒙牛走出业绩低谷。
卢敏放上任后大刀阔斧推行“狼性文化”,喊出2020年实现盈利收入和市值“双千亿”的雄心目标。为此,蒙牛在2016-2019年间开启了激进的扩张:不仅持续高举高打品牌营销(豪掷数十亿赞助奥运、世界杯等),还频繁并购布局上下游和海外市场。
2019年蒙牛斥资约14.6亿澳元收购澳洲有机奶粉品牌贝拉米;2021年入股国内奶酪龙头妙可蓝多,进军奶酪细分;同年收购东南亚冰淇淋品牌艾雪,继续增持现代牧业股权,甚至涉足上游牧场领域。这些举措一度让蒙牛营收规模迅猛增长:2015年营收491亿元,到2019年增至791.6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.7%。
然而,高速扩张的背后埋下隐患——所收购业务的协同和消化问题逐渐浮现。2020年前后,受疫情及行业因素影响,蒙牛增长放缓,“千亿蒙牛”目标未达成,反而背负了不小的商誉包袱。2023年卢敏放黯然离职,新CEO高飞走马上任,被评价为风格更务实。随即在2024年,蒙牛就计提了巨额减值:光贝拉米相关的商誉及非货币性资产减值就高达39.814亿元,另外对现代牧业也减值3.487亿元。这些过去扩张遗留的问题集中爆发,直接引发蒙牛2024年利润暴跌九成。
回到开篇,从历史来看,双方几次恶性舆论战都发生在乳业低谷期、双方业绩承压的时候。如今市场蛋糕难以进一步变大,伊利蒙牛的存量博弈只会更激烈,明里暗里的较量或将长期存在。正如业内一句戏言:“一杯奶的恩怨”,伊利和蒙牛的商战故事还将继续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“撞上装载超长透明玻璃的货车”事件反转:车主从全责“改判”次责,货车主担主责
U22国足0-0泰国!4天内2次交手不败 李新翔失读秒绝杀 双方屡冲突
央行:2025年10月15日,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、利率招标、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,期限为6个月(182天)
女子被日料店服务员泼开水烫伤:事发后曾接到警告电线岁男生在南太行坠崖失联 其遗体在3米深潭下被找到
女子被日料店服务员泼开水烫伤:事发后曾接到警告电线岁男生在南太行坠崖失联 其遗体在3米深潭下被找到
1299元 华为FreeClip 2耳夹耳机预售卖爆:1小时总量突破80000台
LG 推出 34U650A-B 显示器:WQHD 曲屏,配全功能 USB-C 与 RJ45